目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印象如东

气候特征

信息来源:如东年鉴 发布时间:2018-01-11 字号:[ ]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【概况】 2016年,如东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,降水偏多,日照正常偏少。重大气象事件较为频繁,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、连阴雨、霜冻、暴雨、强对流、高温、台风和雾霾等,年降水量创历史极值。


【气温】 2016年,如东年平均气温16.6℃,与常年(1981要2010年,以下同)相比偏高1.2℃,除1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值持平外,其余月份均比常年偏高,其中4月、1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℃以上。年极端最高气温 39.1℃,出现在7月24日,平历史极值;年极端最低气温-10.5℃,出现在1月24日,比历史极值高0.1℃,为历史次极低值。全年高温日数14天,比常年值偏多7天;日平均气温≤0℃日数7天;终霜出现在3月11日,比常年早20天;初霜出现在11月24日,比常年晚19天;无霜期257天,比常年多34天。全年出现4次寒潮天气过程,分别为1月22-24日、2月13-15日、11月21-23日、12月13-15日。


【降水】 2016年,如东年降水总量1685.2毫米,比常年偏多610.6毫米,为县气象站有气象记录后新极值。其中,除1月、2 月、3月和8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外,其他月份均比常年偏多。6月、9月和10月降水量异常(比常年值偏多5成以上)偏多,均为常年降水量2倍以上,10月降水量罕见,是常年降水量近6倍,为历史同月极值;8月降水量不足常年值1/6。全年雨雪日132天,比常年偏多14天,6月19日入梅,入梅正常;7月20日出梅,出梅偏迟,梅长31天,梅雨量501.5毫米,是常年值2倍多。梅雨期内出现2场暴雨,其中1场大暴雨。




【日照】 2016年,如东年日照时数1730.6小时,比常年偏少189.7小时。除2月、8月和9月日照时数比常年略偏多外,其余月份均比常年偏少,其中10月日照时数不足常年1/3。


【重要天气事件】 受6月下旬至7月初连续强降水影响,至7月4日,如东县各镇均受涝灾,紧急转移人口 5 人,倒塌房屋5间,受涝面积49.25万亩。农作物受灾面积42.19万亩,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积30.6万亩,经济作物受灾面积11.59万亩;农作物成灾面积 35.13 万亩,其中粮食作物成灾面积26.65万亩,经济作物成灾面积 8.48 万亩;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545万元。损坏堤防1处,长度6千米,直接经济损失1075万元。7月5日凌晨5点10分,双甸镇曙光村、石甸社区遭受疑似龙卷风袭击。曙光村12个组137户农户、石甸社区10个组18户农户不同程度受灾,有1人轻伤,部分房屋、猪舍、鸡棚、树木和农作物受损。7月6日下午16点30分,掘港镇、 苴镇王潭村及掘苴公路边被大风刮倒、刮断树木数十根;同日夜间11 点,袁庄镇受强对流天气影响,房屋受损约260户,附房倒塌10间,其中时桥村受灾最严重,约130户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,另有部分猪舍、绿化、农作物受损。 雷雨大风还造成袁庄供电所10千伏袁庄线、袁沿线、袁石线跳闸,造成57个综合变停电,涉及用户2900户,损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5台,400伏线路断杆3支、断线8处,无人员伤亡。 7月27日13点30分,雷雨大风袭击曹埠镇部分区域,对该镇农作物、树木、房屋及电线杆等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破坏,甜水村18组上百棵树木被风刮倒,约3亩水稻被树木压坏,甜水村18组老人姚红成家中1间平房屋顶被掀。跨岸村7根电线杆倒塌,105间村民房屋受损,其中4间受损严重、101间情形较轻微,总受损面积2190平方米;副业用房受损185 间,总面积2510平方米;经济林被损坏50亩,46棵树被折断或连根拔起;大棚损坏460亩;村部后墙受损面积200平方米;玉米地5亩受损;全村太阳能损坏12个;渠道被损坏总长0.2千米。受14号台风“莫兰蒂”外围环流与西风槽共同影响,9月15日、16日出现连续暴雨,16日降水量120毫米,达到大暴雨量级。 其间,出现陆上5~7 级、 沿海8~10 级偏东大风,最大风速24.9米 / 秒(10 级,如东太阳沙)。受17号台风“鲇鱼”外围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,9月27日夜至30日,如东出现连续降水和大风天气,其中30日降水量55.8 毫米,达暴雨量级。风力陆上5~7 级、沿海 7~9 级,最大风速20.9 米/秒(9级,如东太阳沙)。受21 号台风“莎莉嘉”和22号台风“海马”外围共同影响,10月21-22日出现连续强降水,2天降水量120.9 毫米。受22号台风“海马”外围和冷空气共同影响,10月26-27日出现连续强降水,2天降水量73.8毫米。


【气候与农业】  1月22-24日,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在田小麦、油菜等作物造成冻害影响。据各地灾情调查,小麦冻害主要表现为部分早发苗及迟播弱小苗叶片呈水渍状冻伤;少数秸秆还田不到位田块,分蘖节裸露,麦苗出现冻死;部分一、二类壮苗叶尖部位稍有冻伤,影响不大。5 月下旬,降雨量及降雨日数异常偏多,日照严重不足,频繁雨水过程使得已成熟油菜子、小麦收获困难,油菜子霉变,在田小麦倒伏,部分地区小麦来不及收割穗发芽,夏粮品质受到影响。6 月下旬,两次强降雨过程对水稻等秋熟作物生长发育较为不利,部分已播栽水稻秧苗没顶受淹,有些田块出现漂秧、烂种烂苗现象。7月上、中旬,持续阴雨寡照造成农田连续受淹,棉花、玉米、桑园、蔬菜田积水严重,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,玉米、大豆等叶片发黄、受损;露地蔬菜植株倒伏折断;水稻受淹。10-11月,降雨量异常偏多,加上连阴雨,导致秋收进度缓慢,部分田块水稻发生倒伏、穗发芽现象;棉铃被雨淋后霉烂变黑,烂桃较多,棉花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;部分麦油播栽偏迟,秋播质量较差,不利于抗逆壮苗形成。


【海涂潮汐】  因地球自转和东北合成风的作用,长江主泓偏向西南,致使北岸泥浆淤积,沙洲与砂咀连接成片,西周时期如东开始成陆。20世纪50年代初,如东海涂起自东南遥望港至西北老坝港,长达95公里,滩涂淤积情况各段不一,但除北坎尖至苴镇闸下游20公里一段滩涂面陡,在距堤500米~600米一线有大量冲蚀坑,滩涂淤进缓慢,局部还有退缩外,余皆以不同速度增长。据1959—1980年实测,遥望港向北至北坎尖,长25公里,海岸为南北向,为淤进型海岸,滩面平缓外伸,3米等高线外伸600米,淤进速度每年20米~30米;掘苴闸下游至小洋口闸港长23公里,滩面比降自东向西减小,3米等高线外伸700米,平均每年淤进30米以上。小洋口向西至老坝港,滩面比降小,-1.5米以下有一道深泓,但沿堤低潮位线有断续的砂堤发育,堆积作用十分明显,故滩面淤高较之外伸为快。全县海涂标高零以上达600平方公里。

如东沿海潮汐24小时涨落两次,一般早潮称潮,晚潮称汐。每日两个潮次时间,主要受月球引力而出现周期性涨落现象,故通常以农历编排汐表。但是同一潮次,洋口闸比东安闸早30分钟左右到达。北风和东北风起,来潮时间常有提前;秋潮常跟暴风起,有风即有潮。一年之中秋汛为势大,故有“八月十六赛马跑”之说。如东沿海每12小时发生1次潮汐涨落周期(以农历编排)如下: